第一节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
来源: | 作者:xsl2002 | 发布时间: 2020-04-29 | 159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一、食管的解剖生理概要

食管分为颈、胸、腹三部,胸部食管为了便于描述,又分为上、中、下三段。食管有三处狭窄,属于生理性狭窄,但常为食管内异物容易滞留及食管癌的好发部位。

1个狭窄位于食管的起始处,距中切牙约15cm

2个狭窄位于左主支气管跨越食管前方处,距中切牙约25cm

3个狭窄在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,距中切牙约40cm

胃的解剖生理概要

胃位于腹腔左上方,上连食管,入口为贲门,出口为幽门(胃窦部),连接十二指肠。胃壁从外向内分为浆膜层、肌层、黏膜下层和黏膜层。黏膜下层有丰富的血管、淋巴管及神经丛。黏膜层有丰富的腺体,由功能不同的细胞组成:

①主细胞,分泌胃蛋白酶原和凝乳酶原;

②壁细胞,分泌盐酸和抗贫血因子;

③黏液细胞,分泌碱性黏液,有保护黏膜、对抗胃酸腐蚀的作用;

④胃窦部有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;

⑤胃底部尚有功能不明的嗜银细胞。

胃是贮存和消化食物的重要脏器,具有运动和分泌两大功能。胃空腔的容量仅为50ml,但在容受性舒张状况下,可以承受1000ml而无胃内压增高。混合性食物从进食至胃完全排空约需46小时。胃液由壁细胞和非壁细胞分泌的成分组成。正常成人每日分泌量约15002000ml

三、小肠的解剖生理概要

小肠包括十二指肠、空肠和回肠,十二指肠位于幽门和空肠之间,呈“C”形,长约25cm,分为球部、降部、横部和升部四部分。十二指肠除接受胆汁和胰液外,本身还能分泌碱性十二指肠液,内含多种消化酶。空肠大部分位于上腹部,回肠主要位于左下腹和盆腔,末端连接盲肠。

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。

四、大肠的解剖生理概要

结肠包括盲肠、升结肠、横结肠、降结肠和乙状结肠,下接直肠。在末端回肠进入盲肠处,有黏膜和环形肌折叠成的回盲瓣,能阻止大肠内容物反流入小肠,并控制食物残渣进入大肠的速度。结肠的静脉分别经肠系膜上下静脉汇入门静脉。

结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水分、储存和转运粪便,还能吸收部分电解质和葡萄糖。吸收功能主要发生于右侧结肠。结肠内存在大量细菌,这些细菌利用肠内物质合成维生素K,维生素B复合物和短链脂肪酸等,供体内代谢需要。

阑尾位于右髂窝,起于盲肠根部,外形呈蚯蚓状,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/3交界处,称为麦氏点。阑尾动脉是肠系膜上动脉所属回结肠动脉的分支,属无侧支的终末动脉,当血运障碍时易致阑尾坏死。

直肠位于盆腔的后部,上接乙状结肠,下连肛管,长约1215cm

肛管直肠环,具有括约肛管的功能,若手术切断后,可引起肛门失禁。齿状线是直肠和肛管的交界线,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。肛管长约3cm,上自齿状线,下至肛门缘。

直肠与肛管周围有数个间隙,常见的有骨盆直肠间隙、坐骨肛管间隙和肛门周围间隙,其内充满脂肪结缔组织,是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。

五、胆道系统的解剖生理概要

胆道起于毛细血管,其终末端与胰管汇合,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,外有Oddi括约肌围绕。

胆囊呈梨形,位于肝的胆囊窝内,长约58cm,宽多35cm,容积4060ml,分为底、体、颈三部。颈上部呈囊性扩大,称Hartmann袋,胆囊结石常滞留于此处。胆囊管、肝总管、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(Calot)。胆囊动脉、肝右动脉、副右肝管在此区通过,是胆道手术极易发生误伤的区域。

胆道系统具有贮存、浓缩与输送胆汁的功能,对胆汁排放入十二指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。成人每日分泌胆汁约6001000ml,胆汁主要由肝细胞分泌。

胆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输送胆汁至胆囊和十二指肠,胆管还分泌胆汁。胆管输送胆汁至十二指肠则由胆囊和Oddi括约肌协调完成。由于空腹时或餐间Oddi括约肌的压力高于胆总管和胆囊管的压力,从而迫使胆汁流入胆囊。进餐后,胆囊收缩,括约肌松弛,胆汁排入十二指肠。

六、胰腺的解剖生理概要

胰腺属腹膜后器官,横于上腹部第12腰椎前方。正常成人胰腺长约1520cm,分头、颈、体、尾四部。胰头在十二指肠曲内后方,胰尾部近脾门。胰管是胰腺的输出管道。主胰管直径约23mm,其近端多与胆总管汇合成壶腹,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。这种共同通路或开口是胰腺疾病和胆道疾病相互关联的解剖学基础。十二指肠乳头内有Oddi括约肌。

胰腺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。胰腺外分泌产生胰液,每日分泌量约7501500ml,主要成分为水、碳酸氢盐和消化酶。胰消化酶以胰酶、脂肪酶和胰蛋白酶为主。胰腺的内分泌由胰岛的多种细胞构成,其中以B细胞数量最多,分泌胰岛素;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;D细胞分泌管活性肠肽等。

七、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

1.口腔: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;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黏膜薄嫩,血管丰富,唾液腺不发达,易受损伤和发生局部感染。3个月以下小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,不宜喂淀粉类食物。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,婴儿口底浅,不能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唾液,常出现生理性流涎,56个月最明显。

2.胃:婴儿胃呈水平位,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而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,加上吸奶时常吞咽过多空气,易发生溢奶和胃食管反流。

3.肠:小儿肠系膜相对较长且活动度大,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。肠乳糖酶活性低,易发生乳糖吸收不良。

4.肝:肝细胞发育尚不完善,肝功能亦不成熟,解毒能力较差。婴儿期胆汁分泌较少,对脂肪的消化、吸收功能较差。

5.肠道细菌: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脆弱,易受内外界因素影响而致菌群失调,引起消化功能紊乱。

6.健康小儿粪便:纯人乳喂养儿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,均匀糊状,偶有细小乳凝块,不臭,有酸味,每日排便24次。一般在添加辅食后次数减少,1周岁后减至12次/日。人工喂养儿粪便呈淡黄色或灰黄色,较稠,为碱性或中性,量多,较臭,每日12次,易发生便秘。